1. 春节
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。作为一岁之首,又被称元日、元旦、元正、新春、
新正等。现在我们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,但实际上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。
春节的各种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,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、五谷丰登、人畜兴
旺,多与农事有关。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,风调雨顺;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、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接神、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,放鞭炮、贴春联、挂年画、耍龙灯、舞狮子、拜年贺喜、吃年糕等习俗则流行至今。王安石有《元日》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是古诗中有关春节的代表。
2. 元宵节(上元节)
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灯节等,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日子,为汉文帝时
所设立。
赏花灯和吃元宵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。其中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
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,此后民间便有了挂灯、打灯、观灯的习俗,所以元宵节也称灯节。吃元宵的习俗则起自宋代。其他元宵习俗还有猜灯谜、舞龙灯等。
欧阳修诗《生查子·元夕》中云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
后。”便是对上元佳节赏灯场景的生动刻画。